1947年初,中统局局长叶秀峰在翻阅报纸时,被“招寻银老太太”启事吸

发布日期:2024-12-15 22:20    点击次数:101

1947年初,中统局局长叶秀峰在翻阅报纸时,被“招寻银老太太”启事吸引,凭经验断定这可能是共产党的接头暗号,当即向中统局驻上海特派员季源溥下达严令,让其展开调查。

不久,相关人员卢志英、陈子涛、骆何民等被捕,被关押在亚尔路秘密监狱。

后来,中统局为了进一步审讯,将他们送往苏州观前街张家巷 29 号的临时监狱,叶秀峰甚至派出了专员黄洁前去威逼利诱。

1948 年 4 月,他们又被押解到南京宪兵司令部监狱。

随着国民党政权的摇摇欲坠,叶秀峰为了尽快结案,决定处决卢志英、陈子涛、骆何民三人。

在执行死刑时,特务们害怕枪声会引起周围人的注意,竟然丧心病狂地用刺刀残忍地杀害了他们。

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土地,然后特务们将遗体交宪兵司令部,在一个漆黑的夜晚,偷偷地将他们埋在雨花台。

就这样,英雄们死在了黎明的前夜。那么,他们是怎么被捕的呢?

1947年,叶秀峰发现广告中的猫腻后,立刻让季源溥展开调查,随即,季源溥派遣卢志英与苏麟阁蹲守在约定地点,抓捕上钩的鱼儿。

不想,卢志英的真实身份正是中共地下党,他表面上不动声色地接受了任务,内心却犹如汹涌澎湃的大海。

终于,那个前来接头的人员出现了。卢志英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,千钧一发之际,他发出了暗号。

接头人员心领神会,迅速撤离了现场。然而,这一切都没有逃过苏麟阁的眼睛。

于是,苏麟阁立刻上报季源溥,由此,那场震惊全国的“文萃案”悄然拉开序幕。

其实,叶秀峰和季源溥也无法证实“银老太太”的存在,他们只是猜测寻人启事不可能就六个字。

于是,季源溥找来“侦破专家”陈庆斋商讨,并在同报登“白发娘盼儿归,银老太太,亚尔培路X号”广告设陷阱,安排卢志英、苏麟阁监视。

卢志英这才暴露了身份,因卢志英是张彼德介绍进中统局的,季源溥等人便又找了张彼德。

张彼德也是一脸懵,但也知道此事重大,若不查清楚,自己都要栽进去,于是,率先在卢志英的宿舍翻找。

并发现可疑记事簿,确定是一本密码本,有了实证后,卢志英随后遭严刑逼供,可他意志坚定,宁死不吐露组织信息。

与此同时,上海的另一场风暴正在悄然兴起,如同汹涌的潮水即将席卷而来。

1945 年抗战胜利的喜悦还未消散,国民党却背信弃义,悍然撕毁双十协定,内战的烽火再次在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熊熊燃烧。

在这样动荡不安的局势下,进步刊物《文萃》如同一颗划破黑暗夜空的流星,在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带闪耀着希望的光芒。

《文萃》上刊登的文章,犹如一把把锋利无比的利刃,精准地刺向国民党当局的要害。

《烽火东北》一文,以犀利的笔触深刻揭露了国民党在东北发动内战的丑恶嘴脸,将他们妄图挑起战火、破坏和平的阴谋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;

《论喝倒彩》则以幽默辛辣的语言,对国民党大肆吹嘘的“占领延安”进行了无情的嘲讽,让人们看清了他们自欺欺人的本质。

这些文章如同一颗颗重磅炸弹,在国民党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,蒋介石恼羞成怒,暴跳如雷,立即下令中统局彻查《文萃》,一定要将这股“反动”势力连根拔起。

中统局接到命令后,顿时如热锅上的蚂蚁,慌了手脚,迅速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追查行动。

季源溥手下的特务们分成了两条战线,如同两条饥饿的毒蛇,在黑暗中悄悄地寻觅着猎物。

一条战线是从街头那些看似平常的书报摊入手。

特务们乔装打扮成进步青年,紧紧盯着那些售卖《文萃》的摊位,跟踪那些购买《文萃》的可疑人员。

另一条战线则是从印刷字体这个独特的角度切入。

特务们搜集了大量的《文萃》刊物,然后将它们放在一起仔细研究。

他们发现《文萃》中使用的“国”字是一种简化后的不常用字体,这一细微的差别成为了他们追查的关键线索。

经过跟踪和排查,他们终于锁定了北四川路仁智里 155 号的人人书报社就是《文萃》的发行部和编辑部。

随后又经过走访,查看印刷厂的印刷样本,询问工人相关情况。确定友益印刷厂就是承印《文萃》的厂家。

就这样,印刷厂负责人骆何民在返家途中被抓,又意外地发现了《文萃》负责人陈子涛的藏身之处。
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